数据库范式通俗解释

对数据库模型的通俗解释是:模型是遵循一定层次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表达关系中属性之间关系的合理性,通俗地说就是对其表结构的一定设计。
符合标准级别的数据表。
就像购买建筑材料来装修家居一样,最环保的材料是E0级,其次是E1级、E2级等。
目前关系数据库常见的类型有六种: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特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
),也称为完美模型)。

什么是范式

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它定义了关系模式必须遵循的一组标准。
简单来说,范式是衡量关系数据库结构有效性的分类体系,分为六种类型: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和博伊斯范式(Boyce-form)。
代码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
这些形式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井井有条,避免冗余和不一致。
最低要求是第一范式(1NF),它保证数据的基本原子性,即每个属性包含的数据不能被划分为子部分。
从第一范式开始,数据库设计逐渐完善。
第二范式(2NF)要求关系中的非键属性完全而不是部分依赖于主键。
它还消除了非本质属性之间的传递依赖,使数据更加独立和集中。
大多数情况下,接入第三范式(3NF)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数据库设计需求,因为后来的模型更注重针对特殊场景的优化。
总之,模型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指南,它保证了数据的结构合理性,提高了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是构建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