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步骤?求解

数据库设计的阶段: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发展。
4、逻辑结构设计。
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6.数据库实现。
7、数据库运维。
第一步是规划。
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创建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如系统研究(即对企业进行全面研究,绘制组织层次图,确定企业的组织架构)、可行性分析、确定DBS(数据库系统)总体目标、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等。
第二步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必须对整个系统应用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明确企业组织的目标,收集支持整个系统设计目标的基础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要求,确定用户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应用到实践中。
编写用户和数据库开发人员都可接受的需求分析报告。
在此阶段进行工作时,分析用户操作并创建业务流程流程图;定义系统范围并创建系统范围图;分析与用户操作相关的数据并创建数据流程图;分析系统数据并创建数据字典。
第三阶段是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创建反映企业组织信息需求的概念数据库结构,即开发独立于计算机设备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ER模型是主要的设计工具。
第四步,设计逻辑结构。
其目的是将概念设计阶段开发的全局ER模式转换为与数据模型一致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模式和外部模式)。
所选特定机器上支持的DBMS。
第五步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为给定数据模型选择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存储记录的格式、存储记录的排列方式以及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完全取决于机箱数据库产品给定的硬件环境。
第六步是数据库的实施。
此阶段主要完成三项任务:1.建立数据库的实际结构。
2.加载测试数据以调试应用程序。
3.加载实际数据并进入试运行状态。
第七步是数据库运维。
数据库系统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工作的完成以及维护阶段的开始。
该阶段包括四项任务:1.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监控和改进数据库的性能。
性能3.根据用户要求扩展现有数据库功能4.及时纠正运行过程中发现的系统错误。
事实上,它还包含我没有列出的其他知识,例如ER图绘制技术、SQL,还包括关键字、外键、视图、表格、模板等。
如果你想自学,我推荐这本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我学习数据库的教材。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我会尽力为您解答。

数据库的三种设计次序

这是数据库设计的一个阶段。
在数据库概念设计过程中,首先选择本地应用并获得e-r图;然后继续查看设计。
主要有以下三种设计顺序:

1.从上到下。
即从高级的、普遍的抽象对象开始,逐步细化、具体化、专门化。

2.自下而上。
即从具体对象出发,概括再概括,最后形成完整的视图图。

3.从内到外。
即从最基本、最明显的对象开始,逐渐向其他非基本、非明显的对象扩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1.需求分析:在这个阶段,设计者必须准确地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和处理。
这一步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往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
2.概念结构设计:这一阶段至关重要,涉及对用户需求的整合、归纳和抽象,形成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在此阶段,设计者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物理设计:该阶段的目标是选择最适合应用环境的逻辑数据模型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访问方式。
5、实施: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和工具建立数据库,编写调试应用程序,整理数据仓库,并进行试运行。
6、运行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评估、调整和修改。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起来。
设计者应该同时分析、抽象、设计和实现每个阶段这两方面的要求,并相互学习和补充,以完善整个设计。
延伸信息:1、明确表达用户需求:数据库设计直接体现用户需求,因此在定义用户需求后,设计者还需要体现具体的业务关系和流程。
2、注重数据维护:设计时应避免面积过大、数据过于复杂的问题,并注重数据维护。
3、增加命名标准化:合理的命名可以降低检索信息和资源的复杂度。
设计者应该了解数据库程序和文件之间的关系并使用标准化的命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