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手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之前,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字计算,无法直接访问设备,数据存储在纸带、卡片、磁带等上媒体。
系统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每个应用程序都必须包括数据存储结构、访问方法和输入方法。
程序员在编写应用程序时,还必须安排数据的物理存储,因此程序员的负担很重。

2.文件系统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磁鼓和磁盘等数据存储设备。
新的数据处理系统迅速开发。
这类数据处理系统将计算机中的数据组织成独立的数据文件,系统可以通过文件名访问文件,访问文件中的记录,并可以修改、插入和删除文件。

3.数据库系统阶段

理论数据库领域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类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数据面向整个应用系统、数据抽象层次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共享性好、减少数据冗余。

存储数据的技巧:

1.分层存储:根据重要性和访问频率对数据进行分层存储:根据需要将常用的数据存储在快速访问的存储介质上,将不常用的数据存储在低成本的存储介质上,以平衡性能和成本。

2.数据备份:定期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您可以使用磁带备份、云备份或硬盘镜像来备份数据,确保数据意外损坏或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3.数据压缩:对于大量数据,可以采用数据压缩技术来减少它们占用的存储空间数据。
流行的数据压缩算法包括ZIP、RAR等。
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

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

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是:1、手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计算机仅用于计算,因此数据管理只能是手工。
2、文件系统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硬件方面有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方面已经纳入专用数据管理软件的运行;系统。
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不仅包括批量处理,还包括在线实时处理。
3、数据库系统层面:20世纪60年代,硬件拥有大量磁盘,硬件价格下降,软件价格上升。
在如何处理文件方面,人们越来越需要实时在线处理。
在此背景下,一种专门用于统一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诞生了。
数据库(Database),简单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电子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地方,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添加、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所谓“数据库”就是按一定方式存储在一起、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冗余尽可能少、独立于应用程序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由多个表空间(Tablespace)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