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第一块知识点总结1.函数定义在一定的变换过程中,当给定一个x值时,相应地称y值为x的函数,x为自变量,y为是可变的。
2、自变量取值范围自变量取值范围是指自变量使函数有意义的值的集合。
一般来说,需要考虑整数、分数、二次根式和实际重要性。
3、函数表示法(1)关系表达式法:通过方程表达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关系表达式法。
(2)列表法通过列表显示自变量x及其对应的y值的方法称为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图像法。
4.函数图像绘制步骤(1)列出自变量x和函数y的对应值。
(2)根据列表中对应的值在坐标平面上标记点。
(3)将标记点按x值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5.比例函数和线性函数1.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k,b是常数,k0)的形式表示,则称y是x的线性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比例函数。
2.图形所有线性函数的图形都是一条直线。
3、图像特征:线性函数图像经过点(0,b),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0,0)。

七年级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数学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1在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称为变量,保持不变的量称为变量。
所谓常量和变量往往是相对的,相对于一定的变化过程。

2.在变化过程中,主动变化的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当自变量变化时变化的量。
例如,小明行驶在距离S、速度V、时间T这三个量之间,速度V是恒定的,距离S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T是自变量,距离是因变量。

列表方法是表达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一,可以表达自变量变化时因变量的变化。
从表中获取信息,找出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
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时,主动变化的是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或减少第三条:用关系表达式来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

>

常用表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关系表达式,是表达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一。
写变异表达式,其实需要根据题意找到等价关系,形成方程,但是关系表达式的写法和方程不同,因变量必须单独写在左边的等号。

即本质是用包含自变量的代数表达式来表达因变量。
利用关系表达式求因变量的值0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已知,对于每一个指定的自变量值,因变量都有一个明确的对应值。